中山桥灯心理室:青少年拖延症的心理疏导

2025-03-12

11640076817_.pic.jpg

青少年拖延症的心理疏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:


了解拖延的原因


• 任务难度:有些任务对青少年来说可能过难,导致他们不知从何下手,从而选择拖延。比如复杂的数学难题、长篇的作文等。


• 缺乏兴趣:如果青少年对任务不感兴趣,就容易缺乏动力,进而拖延。例如对不喜欢的学科作业,可能会一直拖着不做。


• 时间管理能力差:他们往往难以合理规划时间,不清楚任务所需时间,导致安排混乱,出现拖延。


• 心理压力:如考试压力、与同学的关系问题等,可能会让青少年通过拖延来逃避压力。


建立良好的沟通


• 营造开放氛围:家长和老师要创造一个宽松、信任的环境,让青少年能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。比如每天安排一定时间,倾听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情况。


• 积极倾听:当青少年讲述时,要专注倾听,不打断、不急于评判,给予充分的关注和理解。


帮助制定计划和目标


• 目标分解:将大任务细化为一个个小目标,让青少年更清晰地看到任务的步骤和进度。例如,写一篇论文可分解为确定主题、收集资料、写大纲、撰写正文等小任务。


• 制定时间表:根据任务和可用时间,制定详细的时间表,合理分配时间。如规定每天晚上7-8点完成数学作业,8-9点复习当天学习的知识点。


培养时间管理能力


• 认识时间价值:通过故事、案例等让青少年明白珍惜时间的重要性,如讲述名人利用时间取得成就的故事。


• 运用时间管理工具:教会他们使用日历、待办事项清单等工具,记录任务和时间安排,随时查看和提醒自己。


增强自我激励


• 内在激励:引导青少年发现任务中的乐趣和意义,提高内在动力。比如学习历史时,让他们了解历史故事背后的文化和智慧。


• 外在激励:当青少年按时完成任务时,给予适当奖励,如看电影、吃喜欢的食物等。但奖励要适度,避免过度依赖外在奖励。


培养自律能力


• 设定规则:制定一些简单的规则,如完成作业后才能玩游戏,帮助青少年约束自己的行为。


• 自我监督:让青少年自己记录拖延情况和完成任务的情况,定期回顾,逐渐减少拖延行为。


阅读6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