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考,作为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,承载着无数学子的梦想和期望。在这个关键时期,大部分学生都在争分夺秒地复习备考,但也有部分学生依然会选择玩游戏。有些学生是因为长期的游戏习惯难以在高考前突然改变,而有些则是想通过游戏来缓解高考带来的巨大压力。例如,在一些班级中,即使临近高考,仍有个别同学会在课间或者回家后玩上一会儿手机游戏。这种现象引起了家长、老师和社会的广泛关注,大家对于高考前玩游戏这一行为的看法褒贬不一。
高考前的时间分秒必争,每一分钟都应该充分利用来复习知识。然而,玩游戏会让学生的注意力从学习转移到游戏上。以一款热门的竞技游戏为例,玩家在游戏过程中需要高度集中精力去思考策略、操作角色,一场游戏可能就会花费半个小时甚至更久。在这段时间里,学生无法专注于复习,原本可以用来巩固知识点、做练习题的时间就被浪费了。而且,游戏结束后,学生的思维也很难迅速从游戏的情境中转换到学习状态,导致后续的复习效率也大打折扣。
长时间玩游戏往往会导致学生熬夜。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,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休息。在高考前,学生的身体需要保持良好的状态来应对高强度的学习和考试。如果因为玩游戏而熬夜,第二天就会感到疲倦、困倦,大脑反应迟钝,思维敏捷度下降。长期如此,还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身体问题,如头痛、视力下降等。而在高考考场上,身体状态不佳很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发挥,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。
游戏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,可能会赢,也可能会输。如果在高考前玩游戏输了,尤其是对于心态比较敏感的学生来说,很容易产生沮丧、焦虑等负面情绪。这些情绪会延续到考试中,使学生在考场上无法保持平静的心态,从而影响考试的发挥。比如,有的学生原本在高考前玩游戏是为了放松,但因为一场游戏的失败而心情低落,第二天考试时就无法集中精力,甚至出现紧张、慌乱的情况,导致考试成绩不尽如人意。
高考带来的压力是巨大的,很多学生在备考过程中会感到焦虑、紧张。对于一些平时就喜欢玩游戏的学生来说,适当玩游戏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减压方式。游戏可以让他们暂时忘却高考的压力,沉浸在游戏的世界中,放松身心。例如,一些休闲类的小游戏,如消消乐、连连看等,不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,玩上几分钟就可以让学生的心情得到舒缓。就像一位学长分享的经验,他在高考前几天适当玩了一些竞技场游戏,通过游戏中的竞争和挑战,释放了自己的压力,最后考上了重点大学。
以游戏的心态去面对高考,能够让学生更加轻松地应对考试。正如易中天建议考生“以游戏的心态去考试”,他还以科幻小说《安德的游戏》为例,书中十二岁的孩子安德在不知道是真正战争的情况下,一直以为是游戏,从而能够放松状态,最终完成了指挥战争的任务。在高考前玩游戏,可以让学生在潜意识里将高考也视为一场“游戏”,减少对考试的恐惧和紧张感,以更加平和的心态去迎接考试。
对于平时成绩很强很稳定、拔尖的学生来说,高考前适当玩游戏可能不会对他们造成太大的影响。因为他们已经具备了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良好的学习习惯,即使在高考前玩一会儿游戏,也不会影响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。而且,他们的心态相对比较成熟,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玩游戏的时间和情绪。例如,有些学霸在高考前三天晚上,如果觉得需要放松,会选择玩一些简单的游戏来缓解压力,而第二天依然能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去参加考试。
然而,对于心态不是特别好、比较容易受影响的学生来说,高考前玩游戏可能就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。这类学生在玩游戏时,很容易因为游戏的结果而产生情绪波动,进而影响到考试的心态和状态。比如,有的学生原本就对高考感到紧张和焦虑,玩游戏输了之后会更加沮丧和不安,这种负面情绪会一直持续到考试中,导致考试发挥失常。
自制力不好、对游戏时间不能把握好度的学生,也不建议在高考前玩游戏。他们可能会因为沉迷于游戏而无法自拔,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游戏上,从而耽误了复习。例如,有些学生原本计划只玩半个小时游戏,但由于缺乏自制力,玩了一个小时甚至更久,导致复习计划被打乱,影响了学习进度和效果。
当发现孩子在高考前还玩游戏时,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玩游戏的目的。每个孩子玩游戏都有不同的出发点,可能是因为无聊想打发时间,也可能是心情难过需要发泄,或者是最近太累需要放松。家长要善于观察孩子的内心,与他们进行沟通,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。比如,家长可以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,和孩子聊一聊为什么喜欢玩游戏,最近是不是学习压力太大了等。
在了解孩子玩游戏的原因后,家长可以委婉地指出沉迷于游戏的诸多弊端。除了影响学习成绩外,长时间玩游戏还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,如视力下降、颈椎疼痛等。同时,家长要询问孩子以后长大了想干什么,然后循循善诱,引导孩子认识到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。例如,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未来的职业规划,让孩子明白高考对于实现自己目标的重要性。
孩子的成长阶段应该是丰富多彩的,除了学习和游戏,还有很多其他有趣的事情可以做。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培养其他兴趣爱好,如阅读、绘画、游泳、爬山等。当孩子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,就会逐渐转移对游戏的注意力。比如,家长可以在周末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,或者一起参加户外运动,让孩子在这些活动中体验到乐趣和成就感。
许多高三孩子沉迷游戏是因为情感需求无法得到满足,内心空虚、孤单。因此,家长要多陪伴孩子,用爱和关心填满他们的内心。家长可以在孩子学习之余,和他们一起聊聊天、看看电影,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。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,从而减少对游戏的依赖。
学生自己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,评估自己是否适合在高考前玩游戏。如果自己平时心态比较稳定,能够合理控制玩游戏的时间和情绪,那么可以适当玩一些游戏来放松身心。但如果自己容易受到游戏结果的影响,或者自制力较差,那么就应该尽量避免玩游戏。例如,学生可以在心里问自己,如果玩游戏输了,会不会影响自己的心情和学习状态,如果答案是肯定的,那就不要玩游戏。
如果决定在高考前玩游戏,学生一定要合理安排游戏时间。不能因为玩游戏而耽误了复习和休息。可以制定一个详细的时间表,规定自己每天玩游戏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,并且只能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玩。比如,学生可以在晚饭后休息的时间玩一会儿游戏,但到了规定的时间就必须停止,然后继续复习或者休息。
在高考前,学生应该选择一些轻松、休闲的游戏,避免选择过于激烈、容易让人沉迷的游戏。像一些单机小游戏、益智类游戏等,既能起到放松的作用,又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。例如,学生可以选择玩一些简单的拼图游戏、数独游戏等,这些游戏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放松大脑,缓解压力。
总之,高考前玩游戏有利有弊,学生和家长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选择。学生要以高考为首要目标,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和活动,确保在高考中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。家长也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和支持,帮助他们度过这个关键时期。